首页 | 加入我们 |

后疫情时期,旅游业何去何从?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6

应对疫情的当下,如何“活下来”是旅游交通行业的主旋律。而疫情带来的两大“副产品“——行业洗牌与消费转型的影响下,市场也为旅游业孕育着机遇。

1 行业整合与资源重组

面对疫情带来的财务挑战,能否活下去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考验。许多企业处在资金链断裂的生死关头,大量优质资产待价而沽。因此,对于现金流相对充足、融资能力更强的大型企业而言,目前是在战略框架下整合行业,形成规模化拓展的最好时机。

企业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学习。2003年的非典疫情曾为旅游业资源重组提供了机会。南方航空公司在非典后顺利整合了北方航空、新疆

航空;锦江集团与新亚集团、上海国际旅行社合并重组,成立锦江国际这一酒店、餐饮、旅游服务多元发展的产业集团。顺丰创始人王卫也在非典中发现了机会。疫情期间,航空公司整体遭受冷落。借着航空运价大跌之际,王卫顺势同扬子江快运签订5架全货飞机的包机租赁协议,并同多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利用其230多条航线的专用腹舱运送快件。顺丰借此发展航空快递业务,并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展空运的民营快递企业。

2 消费者互动

旅游企业在本次疫情中均实现了快速响应,退改政策、信息透明、会员计划延长等举措均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在针对线上关注和互动越来越多,企业如何主动出击,通过“内容交互”的方式主动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建立联系和忠诚度尤为关键。

例如,马蜂窝即使在用户因疫情无法出游的当口,就在主动利用内容与社区优势,建立平台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各种形式为在家的用户“种草”。马蜂窝开发了“#疫情过后最想去的地方”动态许愿活动:用户可以在页面写下想要旅行的目的地,并实时播放;组织了“#假装去旅行”、“#宅在家的100种玩法”等多种“云旅游”话题活动,以加强与客户在疫情期间的交互,同时分享旅行内容。另一方面,马蜂窝也充分满足了用户对疫情信息的需求,在APP上线“疫情期旅游实时信息汇总”专题页面,提供精准的交通信息(如高速、公交等)和公共服务信息(如口罩购买地点及方式、假期延休时间、基于信息点的公共场所营业时间等),提升用户粘性、培养潜在需求。

3 创新业务模式

传统线下业务受到此次疫情影响最大,而线上电商、O2O则实现快速增长。企业可借助这一“全民上网”的最佳时机,与平台方跨界合作,试水创新业务模式。例如,成都多家酒店物业已率先与外卖平台达成合作(如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成都首座万豪酒店、成都瑞吉酒店),通过餐饮外卖为酒店住客以外的广大消费者提供点餐服务,探索新型酒店餐饮业务模式,提升餐饮板块的盈利性。同程国旅与咪店等社交电商平台合作,赋能每位旅游顾问升级为社交电商达人,不仅仅销售原有旅游产品,还扩展销售吃喝玩乐的生活类产品。同程国旅借此由传统线下为主的旅行社销售模式,探索全新的微商、直播等社交电商模式。

4 流程自动化+数据驱动

疫情带来的业务“空窗期”下,企业不可避免需要考虑削减成本。实现更多流程自动化和数据驱动决策成为优化成本结构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同时,更多自动化的流程和数据驱动的决策,也可以帮助企业更为灵活地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华住集团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动旗下5700多家酒店实现“智能化无接触服务”,包括自助入住、远程办理入住、机器人送物、零秒退房等,既保证疫情期间的顾客和员工的安全,也同步提高各环节的运营效率。

出行方面,达美航空运控和客户服务中心也在今年春季应用全新的智能决策平台,其基于百万量级的运营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可在突发的恶劣环境(如严寒天气、火山喷发)下快速准确地推荐出最优运行方案,并在事件发生后基于结果优化方案逻辑,以提升下次推荐的准确性。达美航空相信,“该平台可使得达美航空的八万名员工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工作,合理应对突发情况”。